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要闻 > 正文

低碳建设怎么做?看温州这些地方解锁“绿色密码”

2023-07-12 09:30:02 来源:温州日报

2023年7月12日是“全国低碳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”。自2021年以来,温州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,不断在低(零)碳试点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建设中形成先进做法经验,打造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低(零)碳试点,为扩大试点建设工作引领示范作用,温州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发布了《温州市低(零)碳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试点创建典型案例汇编》。


【资料图】

泽雅滨水步道网络

瓯海:启动“绿电引擎”搭建“共享”减碳模式

“十四五”以来,瓯海泽雅镇以“低碳乡镇”建设为目标,推广分散式清洁能源、盘活乡村沉默资源,着力打造低碳生态共富样板乡镇。作为温州的都市后花园,泽雅镇研究制定节能减碳改造方案,在山区试点建设2处充电停车场,并计划年内建成5处以上充电停车场,充分满足游客充电需求。

为加大山区电车普及力度,泽雅推出山区版“网约车”,发动党员村干部自发组成党员顺风车队伍,并让农村道路交通出行平台在微信小程序试运行。目前,在册顺风车已超200辆,利用大数据,实现人车信息互联互通,缓解山区出行困难。不仅如此,泽雅镇先后完成美丽河湖与山区游步道贯穿,建成总长近40公里的滨水步道网络,沿途通山、达水,贯城、串趣,形成了“快进漫游”的生态旅游模式。

海洋牧场-霓屿紫菜田园

洞头:发展“碳汇渔业”探索“蓝碳经济”新模式

除了积极挖掘“海上森林”固碳增汇潜力、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、蓝色海湾修复、“海洋牧场”等项目建设外,洞头霓屿街道紧抓紫菜富民产业,加大清洁化紫菜加工厂建设,打造形成了以藻类、贝类增殖为主题的海洋牧场-霓屿紫菜现代园,实现了蓝碳汇集、储存和固定的系列化。到2024年,紫菜等种植面积可达到2万亩,预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6685吨。

同时,在紫菜培育新技术方面,洞头成功引入育苗环境综合检测系统,并在海洋牧场及红树林管理方面,完善建设红树林碳通量观测塔、海洋牧场水下监控等智慧物联设备。数字赋能,不断助力智慧海区建设提档升级,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更加高效地监测、管控、管理养殖过程,让养殖区的产能与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。

“林光互补”光伏发电项目

瑞安:注重开源节流完善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

近年来,瑞安马屿镇积极响应“双碳”要求,坚持“低碳发展、绿色优先”,大力推广“光伏+林业”发展模式,构建“林光一体”的产业协同绿色发展新格局。今年年初大唐50兆瓦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,年均上网电量达5492万千瓦时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.7万吨。在智能电网工程和天然气管网建设方面,马屿镇加快形成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,主镇区已建成LNG气化站,铺设管网20.1公里。全镇辖10千伏线路33条,共338.4公里,线路均实现智能化,自动化覆盖率达100%。

为实施节能技改,推进工业“煤改电”“煤改气”,马屿镇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与清洁能源使用占比,逐步降低煤炭消耗比重。下一步,马屿镇还将引入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,并计划新增1000多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,确保全域投放率不低于80%,助力推进绿色生活方式长效化、常态化。

除此之外,温州低(零)碳村(社区)也形成了一批饱含智慧且富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低碳好举措。鹿城驿头驿阳村的5G云诊室,使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,大大减少了线下就医诊疗全过程的碳排放量;文成武阳村的山区村域型低(零)碳评价体系,结合各村域实际,在固定的基本指标基础上,可以设置自选特色指标,挖掘村域特有低碳生活方式;龙港市三园社区的低碳化农居改建,既有保留建筑,又将稻田打造成风景社区,实现了废旧乡土建材的就地回收再利用……

截至目前,温州共有7个乡镇(街道)、61个村(社区)成功入选省第一、二批低(零)碳镇村试点,涵盖山区、海岛、城市等多种生态类型。一项项低(零)碳举措的不断推进,是温州绿色发展建设的“美丽”缩影。下一步,温州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探索低(零)碳路径,让每一条降碳固碳举措都能成为践行节能低碳理念的“绿色密码”。

原标题:低碳建设怎么做?看温州这些地方解锁“绿色密码”

记者刘自双通讯员徐婷婷汪骏斌

标签:

<  上一篇

近四成美军攻击型潜艇停用待修,美媒又扯中国

下一篇 >

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