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休“躺睡”很必要,但操作中的现实困难也要正视。
记者多方调研和走访中发现,不同地区、不同学校,各方面条件千差万别,想要真正实现“躺睡自由”,实际的困难也是五花八门。
【资料图】
“我们市中心的老学校,面积不大,场地不具备增设午休‘躺睡’设施设备条件,该怎么解决?”
“今年杭州迎来入小学入学高峰,校内场室原本就紧张,又要挖掘午睡场地,应对措施真想不出来了?”
“学校开办不久,桌椅采用了两三年,按规定是十年一换,如果更换一体式课桌椅,设置午休柜等,除了经费总体偏紧,固定资产也会造成一定浪费,有没有进行统筹考虑?”
“我们也在四处取经,看到国内一些学校是‘躺地睡’,天热还好,天冷了会不会容易感冒,还有一些学校是‘拼桌睡’,孩子一旦摔下来有受伤的风险。”
着眼于实际,为落地“躺睡”犯难的学校不在少数,眉头紧锁的校长们提出的疑虑也值得重视。
或资金不足,或场地有限,或管理跟不上,或担心设备安全存在隐患,这些现实限制和多重顾虑下,总体而言,目前能够真正实现“躺睡”的学校其实并不多,一校一策的躺睡方案基本还在摸索和完善阶段。
一方面是“绞尽脑汁”的学校老师们,另一方面,当“躺睡”被列入某些地方政府重点工作或民生实事,家长和学生也提出了更美好的期盼,不满足于“侧躺”、“试点躺”,类似“全员躺睡”、“全年躺睡”的呼声渐长。
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。对于午休“躺睡”这件小事引发高度关注,我们欣喜于大家的教育观念之变,教育开始着眼于人,看见细节、关照人心。但同时,我们更需要坚守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实事求是。因而,除了学校层面要把“躺睡”这件事真当回事,也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切实的政策引导以及资金支持,帮助不同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做好这项工作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标签:
要闻